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125亿要“吃下”479亿,海尔生物能否成功“换挡”?

  • 新闻
  • 2024-12-25 17:56:02
  • 35

  来源:翠鸟资本

  12月22日,海尔生物(688139.SH)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公司拟通过向上海莱士(002252.SZ)全体股东发行 A 股股票的方式进行换股吸收合并,并募集配套资金,相关证券自 12 月 23 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长不超 10 个交易日。

  此次并购案规模高达数百亿,引发了市场广泛热议,因其涉及海尔生物对总市值超自身 4 倍、净资产及盈利能力均远超自己的上海莱士的收购,故而被称为这是一场“蛇吞象” 式的资本盛宴。

  不过这场并购背后,海尔生物在经历连续两年业绩下滑后,似乎正试图以此为契机,寻觅新的利润增长路径。

  “蛇吞象”

  本次并购中,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两者在体量上的差距一目了然。

  截至停牌前,海尔生物的总市值为111.9亿元,而上海莱士总市值为479.3亿元,二者在总市值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

  资料显示,上海莱士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等,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而海尔生物已形成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板块,提供以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为代表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125亿要“吃下”479亿,海尔生物能否成功“换挡”?

  从经营情况来看,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海尔生物的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2.81亿元、4.06亿元;同期上海莱士的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79.64亿元、17.79亿元。

  此外,净资产规模上,上海莱士也远超海尔生物。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海莱士归属净资产约为311.6亿元,海尔生物则为43.02亿元。

  据了解,本次并购的操盘手,正是站在海尔生物身后的“海尔集团”,而早在2023年12月,海尔集团就已经筹划入主上海莱士,并成为旗下控股公司。

  不得不说,背靠海尔集团这棵大树确实好乘凉。

  海尔生物提到,海尔生物作为海尔集团大健康板块创新战略孵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良好发展态势。此次合并是为打造一流的综合性生物科技龙头、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并发挥协同价值、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换挡稳增长?

  如此“蛇吞象”的操作,显然,这是出乎投资者意料的。不过,此次运作,也给不少投资者意料之中的感觉。

  近年来海尔生物资本运作频频,一直通过外延并购不断丰富其产品方案。

  2020年,海尔生物并购了海尔血技(原重庆三大);2023又并购了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原“苏州厚宏”)。今年5月份,海尔生物宣布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控股收购上海元析。而近期也曾多次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相关工作安排,可谓已经向投资者充分“预告”。

  实际上,海尔生物正使出浑身解数,延续公司的长期增长趋势,并扭转近年来的短期回调——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近年来都有波动。这应该是海尔生物积极开展各种运作的底层原因。

  海尔生物经历了2021年业绩高光时刻,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1.26亿元,同比增长51.63%;实现归属净利润8.45亿元,同比增长121.82%。

  二级市场上,海尔生物在2021年8月份一度冲高涨至149.41元,后回落。不过,当年股价仍然上涨40.84%。

  但自2022年起,海尔生物业绩开始“刹车”,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2022年,海尔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8.64亿元,同比增长34.72%;实现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下降28.9%。2023年,海尔生物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下降,营业收入约为22.81亿元,同比减少20.36%;归母净利润为4.06亿元,同比减少32.41%。

  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海尔生物营收、净利继续出现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7.82亿元,同比下降2.43%;归母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下降13.45%。

  在此背景下,收购上海莱士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海尔生物或有望借其厚实自身业绩。

  在国家和行业的利好政策推动下,生命科学领域、医疗卫生机构领域都加大了投入和自主研发力度。“换道”、“换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海尔生物通过此次并购是否可以与上海莱士的血液制品业务形成深度协同,进一步扩展公司的大健康版图呢?这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有话要说...